一交通工具,还浪费石油,造成污染,早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以前没有汽车,人也活着了!就是人家把汽车造的风生水起,钱挣够了,你刚起步,刚刚才让老百姓有汽车意识了,人家开始禁止了,所以都感觉有点别扭。谁让你玩晚了呢?没招儿,不过那玩意确实污染,早点禁止好,尤其国内不理性消费的习惯,一家都整好几台车,有的就是为了充门面,而国外,更多人坐公交,没有私家车,人家是富到骨子里,玩剩下的,咱还百万千万的买,大排量城市开,不彻底废除,你永远禁止不了这种不顾环保的消费
汽油车将不久于人世,这是一个时间问题,十年、二十年还是五十年,恐怕我们大家谁也不知道。
汽油车已深入千家万户,它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很多的方便。在我们方便的同时,它也带来了尾气排放,给空气造成了污染。
新能源汽车在外观、动力等各方面还没无法取代汽油车。但在不久的将来,汽油车一定被取代,我们拭目以待。
汽油车禁售的这个观点最早是欧美发达国家提出来的,早在2015年底,包括荷兰在内的一些欧洲国家就加入了“国际零排放车辆联盟”,荷兰则提出2025年禁售燃油汽车。紧接着挪威也将禁售时间定在了2025年。随后法国,德国,英国等国也纷纷出台了限售时间表,亚洲国家印度也计划在2030年全面禁止销售燃油汽车。而我国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表。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份计划表可能会让这些国家最终打了自己的脸,众所周知汽车制造业是欧洲很多国家的支柱产业,尤其是德国,法国等汽车制造大国,一旦汽车生产出现这种大变革,很可能会造成失业率大增,等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份汽油车禁售时间表,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汽车尾气排放带来的大气污染已经到了忍无可忍的地步,同时也是一张政治牌,对抗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同时,为欧洲的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点。
燃油车从出现到现在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靠一份时间表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想让燃油汽车完全消失对于大多数国家恐怕不太现实,但是对于一些人口较少的发达国家,比如北欧国家,他们很可能成为这场改革的先行者。
9几年,美国人说互联网将改变世界,我没信,后来有人说BB机是牛用的,我也没信,后来马云说他将改变世界,我也觉得他是骗子没去买他股票,直到今天你说汽油车将消失,我犹豫了。。。。。
歐洲國家在2016年就制定了燃油車禁售時間表,有些激進的政府把時間線划在了2025年,就是說還剩不到8年時間。
這似乎預示著電動汽車要加速到來,那麼問題來了,今後幾年里,我們該買燃油車還是電動車呢?別急,先說一說為什麼要禁止燃油汽車,歐洲國家為什麼急著要把燃油車判死刑呢?環保固然是一個方面,但這只是表面原因,是深層的原因是歐美對於石油的焦慮。石油這東西很有意思,發達國家嚴重依賴它,但它卻埋藏在落後國家地下。油田主要分布在中東北非,在發達國家看來大多是些「不民主的野蠻地區」。尤其是中東,清一色的伊斯蘭國家,與基督教國家芥蒂很深。所以發達國家總是在想:萬一丫的中斷石油供應,我怎麼辦?
中國對於石油的焦慮更嚴重,作為世界工廠和汽車大國,我們對石油有著巨大的需求,中國除了擔憂產油國操控油價外,還擔心石油運輸線路被「亡我之心不死」的國家切斷,所以面臨著雙重威脅。目前來說,能夠替代化石能源的只有電能,但是電能要做到和燃油一樣可存儲可攜帶,只有依靠電池。而最能促進電池技術發展的就是電動汽車。
說到這,你會發現禁售燃油車多少有點硬槓的意思。但是政府這麼乾也是無奈,因為傳統車企不積極,所以要給它們一點顏色瞧瞧。看看電動車的產量和銷量,2016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大約只佔整個汽車市場的2%,歐洲除了挪威是29%,其他國家都不足5%。如果除去政府補貼的因素,這個比例會更小。當然車企也沒錯,畢竟企業是跟市場走的,燃油車挺掙錢的,電動車還不成熟,為什麼要大搞電動車呢?但政府肯定要著急,所以就想強行取消燃油汽車,逼迫企業發展電動車。這是各國制定燃油車禁售時間表的根本原因。那麼燃油車還能活多久呢?這得看電動車的表現。我們知道電動車的核心技術就是電池,但電池有一個死穴,就是充電時間長。拿最牛逼的特斯拉來說,快充也要半個小時,而且只能充80%,剩下的得慢充,所以充滿的話至少一小時。而加滿一箱油才幾分鐘,這就讓充電變成一件折磨人的事。
那麼未來充電時間能否縮短到幾分鐘呢?就鋰電池來說根本不可能。需要充電快,無非就是加大電流,但電流大了容易燒壞電路。照目前的鋰電池技術,如果要實現3分鐘充滿,平均電流需要增大10倍以上,遠超電池的承受極限。另外電池產量也是個問題,假設到了2025年,所有的車企只生產電動車,那麼全球電動汽車對於電量的需求大約6太瓦 (TWh)。需要興建160座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才能滿足需求。中國的產量約佔全球30%,我們需要建造50座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本文链接:https://www.rentnmg.com/post/9352.html